找到相关内容115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心念处(cittanupassana)

      心念处(cittanupassana)  开示了修行受念处的九种方法之后,佛陀接着解释修行心念处的十六种方法如下:  「再者,诸比丘,比丘如何安住于观心为心呢?  在此,诸比丘,比丘了知有贪欲的心为有贪欲的心,了知没有贪欲的心为没有贪欲的心;了知有瞋恨的心为有瞋恨的心,了知没有瞋恨的心为没有瞋恨的心;了知有愚痴的心为有愚痴的心,了知没有愚痴的心为没有愚痴的心;了知收缩的心为收缩的心,了知散乱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01749348.html
  • 了解金刚经─走在正确的修行路上

    捡木材、锯木材、劈木材、堆木材。如果你只是在捡木材、锯木材、劈木材、堆木材,你还是饿死,你还必须懂得修身念处、受念处,也就是把木材拿来烧、拿来煮饭,你才不会饿死。这叫做临门一脚。   你的烦恼并不是...

    释普献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90250559.html
  • 浅谈正念与四念处

    浅谈正念与四念处   廖乐根  绪 言  在原始佛教圣典――《阿含经》中,正念指的就是四念处,即:身念处、受念处、心念处、法念处。四念处是极为重要而实用的修行解脱法门。本文根据南传长部经第二十二经――《大念处经》(亦名《四念处》),对四念处的具体内容作了较为系统的分析与阐述,并含有某些个人在修学上的体验与感想,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启发与帮助。  正念是八正道的重要一支,是正的前提和基础,是修行解脱的...

    廖乐根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92650618.html
  • 五门禅概述

    (本)谓此十六胜行中,初四者称为身念处,次四者称为受念处,再次四者称为心念处,末四者称为法念处。若依四禅加以分别,则觉喜与令心喜皆居初、二禅;无常行、断行、离行、灭行四者遍于诸禅。其余之息短在初禅;息...

    道坚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10652118.html
  • 谈六身修习

    :   一者,身念处:观身不净,身之内外,污秽不堪,无些净处,故观身不净。   二者,受念处:观受是苦,受乃是苦、乐所感,乐是苦因缘而生,而又生苦乐,世间法无实乐,故观受是苦。   三者、心念处...

    许智铭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45265883.html
  • 从佛世时的佛教看未来台湾原始佛教的发展

    融摄佛法的行持理念于日常生活中  例如将四念处,最基本的身、受念处,运用于日常生活中,以培养内省能力,改善习性,如此自然能提高参与者的兴致,获得更多非佛教徒的认同。  五、培育僧才,提高僧伽地位  ...

    释融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15166275.html
  • 小乘禅定的修行大纲

    故说受念处,破常倒故说心念处,破我倒故说法念处。”  2.四正断  指四种正确的修行努力:①于已生的恶法令断灭;②于未生的恶法令不生;③于未生的善法令生起;④于已生的善法令坚住、令不忘失、令修圆满、令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90468561.html
  • 解脱道与菩萨道的关系

    11)  又如《摩诃般若波罗蜜经》所说:  “须菩提!菩萨摩诃萨内身中循身观,勤精进一心,除世间贪忧,以不可得故。外身、内外身亦如是,受念处、心念处、法念处亦应如是广说。须菩提!是名菩萨摩诃萨摩诃衍。...

    释大航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143870626.html
  • 佛法治病的真理---4

    自杀倾向,奇难杂症等等。一切的病都是对身体的执著所起。净化自己,消除业障,都能有效。   对受念处的修习还得观照它的味患离,才能出苦。在[苦蕴大经](中部13)里佛陀开示说:“诸比丘!云何是受之味?...

    法增比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8065184628.html
  • 得闻弥陀名 地狱化清凉—宽运法师佛七开示

    自然便有排泄,便不干净;我们观自己不干净;观别人也不干净;所以以前还有「白骨观」等种种观法。这样不净的念头一起,我们的瞋心就会减少很多。(二)受念处──观受是苦,试想天气冷一点我们觉得苦;热一点还是觉得...

    宽运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7021591819.html